“所见即所得!放心去拍!我们的板栗由工人手工剥壳,筛选后发货。生果子剥皮就可以吃,又甜又脆,有桂花的香味,也可以开水下锅煮一分钟剥皮冷冻,即用即取。”11月5日,在位于信阳市浉河区柳林乡马庄村的板栗分拣车间内,主播高苗苗热情地通过直播销售家乡的板栗。
高苗苗所在的柳林乡是板栗大乡。该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强化板栗产业主体培育,同时引导村民积极扩大果树种植面积,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如今,柳林乡种植板栗面积达4万余亩,“大年”产量约500万斤,“小年”产量约200多万斤。但由于这些板栗不易储存,加上它们的成熟期集中,如何快速销售成为栗农急难愁盼的问题。
近年来,浉河区开启“直播电商+短视频带货”的农产品上行新模式,发挥村播基地服务部的线上线下渠道优势,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直播电商,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领当地特色产业升级发展。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板栗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浉河区着力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激活了板栗产业“一池春水”。
在德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各条生产线忙而有序。丰产的板栗入库后,经过一道道工序被加工成板栗汁、板栗仁、板栗面包、板栗面条及粉条等。一旁的电商直播间欢声笑语,每天“线上”创收3万余元。
“昔日是‘白菜价’,而今是‘致富果’!”正在加工车间分拣板栗的村民曾凡平笑着谈论产业转型带来的经济效益,“现在风刮不到、雨淋不着,厂子离家近,赚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人,每月多则能有5000元收入,这就是幸福呀!”
“今年,我们计划新增3套全自动生产线。新生产线投产后,年加工板栗可增至2万吨,预计可增加100余个就业岗位。”德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甘龙说。
眼下,浉河区正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不仅让这片绿色的土地迎来了“茶香果硕”,也让当地百姓驶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车道”。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深挖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机制与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实现群众与经营主体“双向共赢”,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能。(文/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