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7国道进入信阳市,便是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当你沿着北京大街北段一路前行,便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温暖的人文气息。而这一切,都与街道别具一格的党建工作息息相关。
沿着熙熙攘攘的街道,跟随如潮的车流前行,一幅温馨热闹的画面瞬间映入眼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上,十来张圆桌整齐地排列着,居民们纷纷端出自家精心烹制的拿手好菜,满满当当地围坐在桌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欢声笑语在广场上空不断回荡,到处都弥漫着喜气洋洋的氛围。原来,这是华森社区独具特色的党建活动 ——“邻里百家宴”。
广场的 “同心亭” 前,不少居民正忙着化妆,羽绒服里裹着花花绿绿的演出服,耳边传来带着东北口音的信阳方言,那独特的语调,虽有些蹩脚,却让人感觉格外亲切。追根溯源,这些居民大多是三线建设时期,从东北及全国各地举家搬迁到这里。多年来,他们在这里扎根生活,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生长。
社区里,活跃着十三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建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瑜伽队、模特队、太极拳表演队…… 应有尽有。每当传统节日来临,社区党支部只需在群里发布一条消息,大家便会积极响应,共同筹备举办各类邻里活动。张阿姨便是社区瑜伽队的 “压舱石”,只见她身姿矫健,轻松就能来个一字马,那利落的架势,丝毫不输年轻人,而她今年已经58岁。居民乐观开朗的性格,对生活向上生长的热忱,源自金牛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眼前豁然开朗,金牛社区便出现在眼前。这里厂房鳞次栉比,是金牛山街道商会的所在地。周边的企业家们闲暇之时常常三五成群,相聚在此谈天说地、品茶交流。
街道商会的张明生会长说道:“那么多企业汇聚于此,各自主营业务各不相同。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定不移地听党话,紧密团结在街道党工委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探寻让大家都能盈利的发展之路,把企业经营好,同时为社区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做生意,信息互通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商会才能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浉河区工商联和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统战聚力为方向,率先成立起全区第一家乡镇(街道)商会。 53家入会企业覆盖文化旅游、建筑工程、餐饮服务、医疗科技、农业种植等多个行业领域。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商会建设,积极组织开展 “周一企业家恳谈会”“银企座谈会” 等活动,广泛收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建立详细的问题清单,并及时给予回应和解决。截至目前,已累计为企业解决 49 项发展难题,内容涵盖协助办理营业执照、协调惠企信贷政策等多个关键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良好的营商环境,换来了广大民营企业家对街道工作的大力支持,通过商会,企业家们清晰地了解到街道的中心工作,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务实的能力不断举办各类丰富的公益活动。为困难学生捐款买文具,为老人检查身体,为企业检测用电安全等等。民营企业家杨昊感慨道:“如今,在金牛山做生意越来越顺利,各种事情办理起来也更加便捷,这里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说实话,我们民营企业家都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不想只做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为家乡的繁荣添砖加瓦。” 企业健硕成长的信心,对未来有所作为的愿景,源自金牛山深厚的乡土情怀。
顺着春风,穿梭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追寻着热闹喧嚣的源头,便能发现木机场文创园的灯展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可谓是 “红透半边天”。门卫李大爷笑着说:“好久都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景了,感觉半个城市的人都汇聚到这儿了。” 当党建与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创意与蓬勃活力便成为基层治理的崭新名片。曾经老旧的厂房摇身一变,成为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三线精神” 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熟知。那些早年举家搬迁至此的居民,看到自己为之奋斗半生的地方,以及青春岁月里取得的辉煌成绩,多年后依然被人们点赞,佝偻的身形在此时中展现出往昔勇于拼搏、永不言败的风采。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当网格化的管理成为精准服务的开端,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成为现实,金牛山街道用“有温度”的党建,用最大的“心气”解决好居民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别具一格的活动,乐于创新的劲头,无不彰显着党建引领下,用心与贴心为标准的社区服务。居民生活幸福美满,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各方力量紧密凝聚,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美好发展画卷。(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