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映初心 文明赋能耀天平—— 浉河区人民法院深耕精神文明建设 探索“司法助力文明创建”创新机制
2025-05-13 浏览量:0

精神文明建设是凝聚队伍力量、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抓手。浉河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司法实践全过程,积极探索“司法助力文明创建”创新机制,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一、思想铸魂强根基,激发文明创建新活力

(一)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尚

注重干警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将《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纳入干警学习培训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线上测试等形式,引导干警自觉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优良家风,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制定《干警文明行为守则》和《职业道德主要规范》,明确干警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打造“廉政文化墙”和“身边模范墙”,展示廉政名言警句和先进典型事迹。

(二)弘扬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正能量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激发干警的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建设活动,倡导干警弘扬优良家风。积极推行绿色生活方式,落实公筷公勺制度,组织开展爱心献血、垃圾分类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宣传文明庭室、文明干警、文明家庭等先进事迹,定期进行“三文明”表彰,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司法为民践宗旨,共创文明创建新篇章

(一)文化浸润,厚植文明根基

依托传统节日,将经典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融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每年开展文体活动、经典诵读、走访慰问等文明实践活动50余场。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将节日主题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志愿先行,传递文明力量

积极开展交通行为劝导活动,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劝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倡导“一盔一带”、礼让斑马线。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进基层,每年开展送法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200余场。选派优秀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定期到学校开展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展“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法院,了解法院工作流程,感受司法的公开透明和威严庄重,增进社会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精准帮扶,践行文明新风

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打造“党建+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围绕防范非法集资、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四送一助力”帮创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帮扶村走访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帮助解决农产品滞销等实际问题。同时,开展民法典普法宣讲活动,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提升基层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文明素养。

三、环境育人展形象,推进文明创建新水平

(一)完善基础设施,彰显文化内涵

在法院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建筑功能与法律文化、历史文化的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长廊,悬挂法律名言、廉政警句等,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筹建院史馆,集中展示法院的发展历史、工作成果、先进典型等,传承法院精神,增强干警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营造文明氛围,提升精神境界

定期更新公益广告宣传栏和宣传标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行为规范等内容。设置文明创建宣传橱窗和板报,及时展示创建工作动态和成效,激发干警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辟干警教育培训场所,设立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为干警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平台,满足干警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干警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今后,浉河法院将以品德塑造为抓手、以能力提升为突破、以工作发展为目标,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崇法尚德、公正廉洁、刚正不阿、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统筹推进执法办案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过硬的司法作风、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不断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

 

来源:浉河区人民法院

编辑:吴贞

审读:夏俊伟

审核:刘亚迪

终审:汤红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