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今年以来,金牛山街道华森社区依托“三线建设”时期积淀的“熟人基因”锚定“五基四化”目标,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着力构建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熟人社区”。

党建引领破困局,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以“党组织建在网格上”为核心,围绕“有温度、可感知的党建”,开办“红石榴议事会”,将办公场景搬到小区树下、广场公园,累计解决民生问题200余件,推动“陌路人”变“老街坊”。依托街道商会民营企业家力量,联动信阳长明电器有限公司、河南两山两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居民开展免费电路检修、文体类公益活动;创新“双向需求清单”机制,引导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化身“移动网格员”,通过“就业推荐+权益保障”实现治理力量双向奔赴。依托超市设立“暖心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10余项便民服务,年服务超2000人次,成为“家门口的组织之家”。

多元共治聚合力,点燃治理“烟火活力”
以“兴趣共鸣”为纽带,构建“熟人社交圈”。组建太极队、广场舞队等12支文体队伍,年均开展社区春晚、百家宴等活动100余场,参与居民超2000人次,让“社区活动日”成为邻里“团圆节”。深化党团联创,联合信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以出具社会实践证书的形式,免费打造3面主题彩绘墙,为老年人入户慰问、清洁社区,让青年力量成为治理“生力军”。创新“党建+非遗”模式,依托省级剪纸非遗设立“巧手驿站”,开发“金牛记忆”系列文创产品,2024年创收近万元,260名居民在剪纸课堂中实现“手艺共学、情感共融”。太极拳辅导站培育出平均年龄65岁的参赛队伍,斩获省市区奖项10余项,健身活动成为凝聚治理共识的“润滑剂”。

网格精细筑根基,解锁治理“零投诉密码”
社区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7名专职网格员化身“行走的民情日记”。第五网格网格员宋惠琴累计为独居老人提供送餐、代购等服务百余次,被居民称为“热心闺女”。升级“红石榴书记工作室”,通过“茶话会”模式解决疏通下水道、维修电路等民生问题50余件,高级工、老党员“扛着工具修公益器材”,实现民族团结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运用“信服通”APP构建“巡查—派单—办结”闭环机制,2023—2024年累计处置问题120件,办结时效提升90%,实现12345热线零投诉、群众满意度100%。

数字赋能提效能,构建治理“智慧闭环”
社区推行“吹哨报到+网格兜底”机制,划分7个基础网格,配备12名网格员亮明身份服务。通过“信服通”APP实时采集上报隐患,联动住建、消防等部门形成“15分钟响应圈”,今年已解决管道改造、飞线整治等难题30余件。创新“网格微调解”工作法,整合党支部、物管会、志愿者力量,实现“小事网格办结、大事社区联动”,网格成为矛盾化解“终点站”。(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