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听民声 情系残疾群体助振兴 ——信阳师范大学研究生赴十三里桥乡莲花村调研
2025-09-28 浏览量:0

为深入探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残疾人群体的生存现状与发展需求,将学术研究与乡土实践紧密结合,9月26日,信阳师范大学一支由社会学、社会工作、特殊教育等专业研究生组成的调研团队,专程前往十三里桥乡莲花村,开展残疾人专题深度调研活动。

精心筹备。以专业为基,架起理论与实践桥梁

调研活动启动前,团队在导师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多维度的筹备工作。成员们系统梳理国家层面关于残疾人保障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法规,广泛查阅农村残疾人社会生活、康复服务、就业创业等领域的学术文献,为调研奠定扎实理论基础。同时,团队设计出“定量+定性”的综合调研方案,既准备结构化问卷以实现数据广泛收集,又制定半结构化访谈提纲,确保能精准倾听残疾人及其家属的真实心声。

“我们不仅是为完成学术任务而来,更希望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真正贴近乡村残疾人群体的生活,为后续提出政策建议、开展社区服务积累一手资料。”团队队长、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李同学的话语,道出了全体成员的调研初心。

入户走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传递温度

调研组抵达莲花村后,立即投入到入户工作中。在村“两委”干部的协助下,团队成员在淅淅沥沥的雨中,穿梭于莲花村的乡间小道,对建档立卡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全覆盖式的入户走访。

在一户脱贫户家里,调研组成员与因病致残的袁大爷促膝长谈。同学们耐心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家庭收入、医疗保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困难。袁大爷起初有些拘谨,但在同学们及村残疾专职委员真诚的关怀和专业的引导下,他逐渐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了生活中的艰辛、家庭经济的压力,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团队成员不仅详细记录了信息,更被袁大爷乐观坚韧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

除了访谈,团队成员还注重观察。他们帮助行动不便的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劳动中观察其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与便利性。他们发现,村里部分无障碍设施尚不完善,轮椅出行存在诸多障碍;同时,许多残疾人家庭成员虽然照顾周到,但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这些细微却关键的发现,都被一一记录在调研笔记中。

多元交流。汇聚多方视角,让调研更具深度

为确保调研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团队还分别与莲花村村支书、村医、残疾人专职委员以及普通村民进行了座谈。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同学们从宏观层面了解了村里对残疾人的帮扶政策、资金投入及整体规划;与村医的对话,则让大家对农村基层康复医疗资源的现状与短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多方视角的碰撞,让调研内容更丰富、分析维度更立体。

成果初显。调研有深度,赋能有温度

此次调研,团队收获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有效问卷、访谈录音转录稿,以及大量现场照片与观察笔记。目前,团队已进入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计划撰写详实调研报告,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如推动“互联网+”居家就业项目落地、链接高校资源开展线上康复指导、建议当地政府加强无障碍环境改造等。

对研究生而言,此次调研是一次深刻的实践教育,实现了课堂理论与农村现实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化了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对十三里桥乡莲花村而言,调研不仅带来外界关注与新鲜思路,更让残疾人家庭感受到社会温暖与尊重,为村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对校地合作而言,此次活动搭建起信阳师范大学与地方乡村的沟通桥梁,为双方后续持续、深度合作奠定基础,成为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郑娟)


来源:浉河融媒

编辑:吴贞

审读:夏俊伟

审核:刘亚迪

终审:汤红涛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客户端